锲斋对话

锲斋对话丨对话苏士澍先生

--> 锲斋对话丨对话苏士澍先生

锲斋对话丨对话苏士澍先生

中国书法报

链接:活动丨书写中国——“习近平用典”主题临写活动(四十)

链接:活动丨书写中国——“习近平用典”主题临写活动(四十一)

链接:点击订阅《中国书法报》


苏士澍,1949年3月生,满族,无党派,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中华出版促进会理事长、清华美院书法研究所名誉所长。1997年至今,先后担任文物出版社副社长、社长,名誉社长。1997年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百佳会员称号,2008年荣获第十届韬奋出版奖。

主编《书法丛刊》《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法书全集》《历代名家法书精品大观》等。2007年在全国政协举办“书写和谐守望家园——苏士澍金石书法求教展”,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歌颂祖国弘扬文化——苏士澍金石书法汇报展”,2011年在中国文联举办“翰墨书香传播文化——苏士澍读书箴言书法展”,2012年在常州博物馆举办“江南龙城地灵人杰——苏士澍书法艺术展”,2014年在全国政协举办“书写汉字文化传薪——苏士澍推广汉字体验教育展”,2015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书写汉字文化传薪——苏士澍推广汉字文化常识展”。



时    间:2017年10月13日
地    点:北京
对话人:苏士澍   李世俊



李世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讲,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您是怎么理解的?

苏士澍:其实我从事文化工作是从文物出版社起步的,对于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的认识,也是在那里形成的。我是1980年加入文物出版社的,当时文物出版社正缺一个书法编辑。因为随着地区出土的文物、文献越来越多,文物出版社需要一个懂书法的编辑。我其实是经过3年的努力,才进入到文物出版社的。我当时在第三机床厂当钳工,业余时间参加机械局工会等组织的“板报”类活动和培训,听说文物出版社有这个职位后,我便积极争取。从1980年迄今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这30多年间,我在文物出版社,从一名普通的编辑一直做到社长,深深感觉到中华民族要想繁荣昌盛,文化必须走在前面。正像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那样——“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我们做文化工作的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我们编辑出版的书籍,把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觉得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

文物出版社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文物出版为主体的出版社。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从各个时期的文物发掘报告、考古报告,各种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通过整理、发掘,最后汇成成果,出版书籍,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有的书是有经济效益,但是在继承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没有效益,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坐冷板凳,将文物的尺寸、出土时间、出土地点、相关史实等这些详细的记录留给后人,才能算是不辱使命。今天出书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我们子孙后代传承下去,所以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方面,我们必须在“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把这些成果完成。心中装着国家、民族,装着文化遗产,那就要出于对民众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文化遗产负责的责任心来做这件事,这样做出来的书,才有参考和流传的价值。


李世俊:习近平总书记曾做出重要指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对此您怎么看?

苏士澍: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有关文化的讲话当中,再三地提出一个艺术家、一个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这对于一个艺术家,对于一名书法工作者来说,是一辈子要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说到底,艺术的标准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只要你歌颂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你所创造的作品就会变成精神的正能量回馈群众。这才是人民的艺术家。

以前我是在文物出版社做出版工作,那就好好把出版这项事业做好,别出差错,把方向把握好。现在不做出版社社长了,大家推荐我做中国书协主席,在带领全国书法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方面,我深深体会到责任重大。所以我做了主席之后,就在思考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如何以为人民创作为天职。因为过去的工作性质,我主要对文物工作了解比较多,对书法界的事情了解较少,所以我利用政协调研的机会以及书协“送万‘福’进万家”的机会,深入到各省、市、自治区进行调研。我这两年来大概走了30个省,50个县市,上百所学校,目的就是调查了解,看看各地书协的情况怎么样,看看书法进课堂的情况怎么样。

这一路走来,我有很大的收获和体会。各省书协都在努力做工作,在当地文联的领导下,都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都在有条不紊、一点一点地去做工作。另外也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开始拿起毛笔,认认真真地写字,可以说民间存在着广阔的文化氛围。最可喜的是,对书法的热爱不只限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在偏僻的农村也有很多人对书法非常喜欢。比如在广西巴马,很多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练毛笔字,这让我们很感动。由此可见,民间有着自发的对书法的热爱。在青海,当地相对比较贫穷,但是西宁从2004年起小学就开始有写字课了,2008年更全面引入书法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当地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对传统文化同样非常热爱,而且他们很执着,小朋友每天都拿毛笔写字,非常可爱,这让我很受启发。特别是这次到西藏、新疆调研,我们的少数民族小朋友也在认认真真地用毛笔去写汉字,我觉得很欣慰。当然这些都是好的一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是“书法进课堂”还没有做到全面开花,还有很多小朋友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有书法老师、没有课本,书法学习还在停顿状态,这就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还要再深入基层,再推广下去,才能取得效果。

苏士澍作品


李世俊:您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始终呼吁书法进校园,现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推进书法进校园时,您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如何来克服这种困难?

苏士澍:我在200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便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刻不容缓》的提案。与此同时,书法界有一系列相关的提案被提出来。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2013年,教育部下达“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通知,并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对全国的书法学习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共有81家出版社参与了书法教材的编写投稿,我们最终选出了11家出版社,这些教材从2015年起正式进入了书法课堂。

现在“书法进课堂”可以说在大部分省市都得到了落实,教材也有了,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学校还有专门的书法教室。

“书法进课堂”要在三方面下足力量:第一教师,第二教室,第三教材。现在教材、教室解决了,但是教师还缺,所以“书法进课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老师。以前只有浙江美院开设有书法专业,现在则有将近200家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书法课,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但是,针对书法老师这个职业,仍然还是缺乏专业的教育设置。一般我们的书法课不是被设在美术课里面,就是作为语文国学里面的一个分支,发给专业学生的毕业证书里也没有书法专业,都是混在美术学或者国学里头,这便是当前书法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阻碍。作为中国书协的主席,我有责任积极推进书法进课堂。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从前年起和教育部联合,打算用5到7年的时间将书法师资培训列入“国培计划”,解决7000名在校书法老师的岗位问题。现在已经培训了3批,效果非常好,但是还远远不够。这些培养的种子已经在各省、市、地区播下,他们已经和有些喜欢书法的语文老师一帮一结对子,但是还没有全面开花,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落实的问题。

苏士澍作品


李世俊:作为中国书协主席,您为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您经常到基层调研、考察,请您谈谈当今书坛的现状,您在考察中发现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更好地做到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

苏士澍:我做中国书协主席也快两年了,我觉得我应该首先带头深入基层,到各个地方的书协去看看,去看看他们有没有房子、有没有编制、有没有办公室。我这么一看,绝大部分省市在各地文联的领导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每个省的书协几乎都有编制,少则一两个,多则20多个,这是很让人欣喜的。在经费方面,各省书协也都有一些,但是还不够,但是都主动的为了开展活动去想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来吸纳资金,从而保证完成各种各样的书协活动。比如“青年书法展”“草书展”“行书展”“隶书展”,等等。这些对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苏士澍作品

李世俊:您是资深的出版人,更是韬奋出版奖的获得者。《中国书法报》始终追求高质量办报目标,希望能更好地回馈读者和社会。您对《中国书法报》有什么建议和期许?

苏士澍:《中国书法报》我每期都看,确实是不错,而且版面非常活跃。这份报纸信息量比较大,而且主题突出,每期都会对书协成员参与的活动进行报道。除了办报纸以外,希望继续加强网络建设,办得更活跃一些,以满足当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此外,对那些不是宣传正能量的事件,我们要给予有力地回击,对于传达书坛正能量的事件可以表彰和宣传,这是《中国书法报》的主要责任。

语  录

不管汉代还是盛唐以及后来各个朝代,都没把汉字书法丢掉,对书法的审美则一直在变化。字体可以变,小篆变隶书,再变楷书,这些变化都与实践密切结合。到了唐代,不管是初唐欧阳询,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都各有特色。唐朝盛世书法雍容、大雅、富丽堂皇。印刷术出现后,中国的书法获得了更好的传播,虽然看似个人风格被印刷的规整束缚了,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绝不是退步,是让书法发展得更好、更全面。所以印刷术的发明,对汉字、对书法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人,同时具备诗人、书家两种气质或者说两种条件,才算真正的书家。但是,我们从内心称道诗书俱佳的书家。古人的典范已经不少,我们对今人队伍中出现这样的书家就更为渴望。令人欣慰的是今天这样的书家虽然凤毛麟角,但还有之,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拘一格降人才”。

说到底,艺术的标准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只要你歌颂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你所创造的作品就会变成精神的正能量回馈群众。这才是人民的艺术家。

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到今天不容易。我们用3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走完人家上百年的道路。在改革大潮下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但是有精神作指引,工作的责任感必定会油然而生。我在下乡时,常听到老百姓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朴实的语言,说明大道理。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个方向提出来之后,让我们很受感动。我们一定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去,好好体验这种文化立场、这种责任的重大,才能够真正“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如果不去好好地深入基层,我们怎么能了解到这些普通百姓的心声呢?所以,我们在调研当中,只要百姓有要求,我们就全部满足,给他们写春联、写对子,帮助他们布置环境。我觉得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正像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愈是全球化,汉字书法愈显其珍;愈是科技进步,汉字书写愈显其贵。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成就灿若星辰、浩如烟海。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国精神的凝练,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结构特点和表音表意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人的文化伦理、道德规范和观念习俗。如果不明白汉字中蕴含的深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掌握有所欠缺,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传承的缺失。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书写是对文字最高的崇拜,汉字也特别依赖于它的母语文化情感。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必须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重视!紧握汉字书写之笔,重兴汉字书写之风,展现汉字书写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之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文化的引领作用,甚至忽视了我们传统文化中许多宝贵的财富。到了今天,在这么好的经济基础上,中国要更上一层楼,必须注意到,在居者有其屋,吃饱喝足之后,我们自身的文化、艺术也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强烈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很多西方的意识、观念和理念,也冲击着我们的社会,这助长了很多不正之风,也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书法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在孩提时代有很好的条件,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堂上努力去写就可以。所以,我们现在要打造一批书法教室。我们学书法不能在那么窄的课桌上,每个学校都要争取有一个大的书法教室,这样孩子们坐在那里,用笔墨形成一个氛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份遗产到了今天仍然十分珍贵。这种环境很自然地就让你踏踏实实、心很静。这对培养孩子们精神集中,绝对有好处。

中国精神的含义是什么?就是中国梦的一个具体体现。首先便体现在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这种传统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核心,是我们传承的一个重点。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书写是对文字最高的崇拜,汉字也特别依赖于它的母语文化情感。书写愈多,我们对于文字乃至文化的敬畏喜乐之心则愈浓;书写愈少,我们对于文字乃至文化的认同亲密之情则愈淡。

没有伟大的时代,就没有书法艺术的繁荣,我们要感恩党和祖国为我们创造的伟大时代,唯有勤勉干事才能有所回报,这是我的心里话。对我来讲,唯有书法的事是第一,其他的事我都放下了。

 ——苏士澍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报》

1.邮局订阅: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1-237

每期定价:3.00元

全年定价:150.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报》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陈英嘉  朱化杰    

联系电话: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账号:0200 2068 0900 0012 936


3.微店订阅:

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中国书法》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订阅方式:

1.邮局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879


2.邮购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发行部

邮政编码:100125

收款人名称:《中国书法》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67322341(兼传真)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3.微店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书法杂志社官方微店购买。


邮购或微店订阅全年《中国书法》,免收邮寄费。零购1册加收10元邮寄费,2册及以上加收总价15%的邮寄费。


《中国书法·书学》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2018年《中国书法·书学》将自办发行。


订阅方式:


1.邮购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发行部

邮政编码:100125  

收款人名称:《中国书法》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67322341(兼传真)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2.微店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书法杂志社官方微店购买。


订阅全年《中国书法·书学》,免收邮寄费,并随机赠送2016或2017年《中国书法·书学》1册,送完为止。零购1册加收10元邮寄费,2册及以上加收总价15%的邮寄费。



1.搜索公众号“中国书法报”,添加我们。

2.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们。

推荐·分享

欢迎您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朋友,将我们的内容发布到朋友圈。

联系电话

采编部:010-65389224

广告活动策划部:010-65064258

发行部:010-64060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