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斋对话

锲斋对话丨对话许雄志先生

--> 锲斋对话丨对话许雄志先生

锲斋对话丨对话许雄志先生

中国书法报

链接:活动丨书写中国——“习近平用典”主题临写活动(四十八)

链接:活动丨书写中国——“习近平用典”主题临写活动(四十九)

链接:点击订阅《中国书法报》



许雄志,别署少孺,1963年生于郑州,祖籍江苏海门。先后问业于徐学萍、李刚田、韩天衡、马士达、黄惇诸先生。并多次担任兰亭奖、“国展”及一系列专业展评审委员。现为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河南印社社长。

作品获奖: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全国奖、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奖、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一等奖,学术专著《秦代印风》获首届“兰亭奖”提名奖,荣获第二届“兰亭七子”称号、获《书法报》青年实力书家30人提名、获《中国书法》中青年实力书家60人提名。

作品出版:《许雄志书法作品集》《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许雄志卷》《当代著名青年篆刻家精选集·许雄志卷》。学术著作:主编大型印学丛书《秦代印风》、主编《秦印文字汇编》、著述《秦印创作技法解析》、执行主编《清明书画选集》、执行主编《古风与经典·古今书画作品选集》。编著《鉴印山房藏古玺印精华》《鉴印山房藏古封泥菁华》。


时    间:2018年3月29日

地    点:北京

对话人:许雄志   李世俊

李世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刚刚参加了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您有哪些学习体会?

许雄志:“两会”刚刚结束,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热潮。我觉得此次中国书协召开的学习班非常及时,尤其是针对《十九大报告中的国家文化方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繁荣书法艺术》两个专题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我对十九大精神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有了更深的领悟。

我当时收看电视直播,聆听了习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包括在地方上也进行过学习,但是都比较笼统,是对报告进行的一个全面的学习,而此次学习不但对报告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而且更加侧重于文化方面的阐释,可以说是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我们书法工作者的创作实践。

诚如十九大报告中说的一样:“文运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如果没有连续不断的文化传承,那么这个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很可能是站不住的。综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是没有间断的。而且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不但没有间断,还不断地在演绎新的东西,出现一些新的学术思想和艺术理念,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都有辅助和指导性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去从事艺术创作和相关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许雄志作品

李世俊:您是学者型书家,特别是对中国古文字学有着深入研究,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地传承下来,也是因为有文字作为基础,请您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许雄志:与世界上其他现存文字相比,汉字除了具备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的一般属性外,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属性,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始终沿革有序,其传承发展的历史从来未曾中断。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汉字的作用无法替代。古代巴比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他们也有早期的文字,但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传承下来。而中华文明从咱们所见到的最早的契形文字,到甲骨文的成熟,一直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一路延续下来始终没有间断,它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同时也是向世界证明中华古老文明,尤其是汉字这种艺术的永恒的魅力。

作为一个书法家,尤其是以擅长古文字书体的书法家,对中华古老的文字的学习与传承,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一个书法家,除了书法技能技法以外,对古文字的渊源、流变、释义的变化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无论是写哪一种书体的书法家,如果能对古文字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那对他的书法创作是有直接的帮助的。

许雄志作品

李世俊:根据您的经验,当代书家应该如何提升古文字方面的学术修养,来提升书法作品的意境?

许雄志:书法界有这么一种观点,就是“学书法一定要从篆书开始、从古文字开始”。众所周知,篆书以后的书体都属于今文字的范围,而篆书中包含了甲骨文、金文等,属于古文字的范畴。从古文字学起,也就是说从汉字的源头开始学起,肯定是有一定好处的,针对这一点我有一些个人体会,如果从篆书和隶书开始入手,那么作品中古朴之气一般要比直接学行草、楷书的作品要强。就是说只要是对篆书、金石类的东西有一定的涉及或深入的话,那么作品中的高古之气和雄浑之气就会强一些,我觉得这是提升书法意境的一个必修课。

李世俊:楷有楷法、隶有隶法、篆有篆法,特别在搞篆刻创作的时候,还要“以刀代笔”,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许雄志:写金文、写古文字的时候,往往强调的是一种高古之气和金石之感。所谓金石感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美学上的名词,是一个形容词。众所周知,不管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抑或是秦汉石刻,经过几千年的损毁风化,再经过传拓,其字形线条中就会出现斑驳浑穆的气象,学习者会直接从中获得这些金石气息。与金石文字不同,一些传世的法帖、墨迹本的字形与用笔、行笔的迹象比较明朗,一目了然。所以用法帖和金石文字拓本来对比的话,金石文字拓本看起来更加苍劲浑穆、古意盎然。

印从书出,书从印入,书印参同。学习篆刻对书法中的这种线条质感的提升是有直接帮助的,而且经过长期的金石篆刻等方面的积累,书法线条下这种力透纸背的金石之气,无论是对于作品的展厅效果也好,还是视觉效果也好,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许雄志作品

李世俊:您在古印收藏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先后编撰了《鉴印山房藏古玺印菁华》《鉴印山房藏古封泥菁华》等专著,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许雄志:近30年来,我的时间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书法篆刻的学习和创作,另外一块主要就是古印和古代封泥的收集与整理、传拓、集结、编纂、出版。目前我收藏的古玺印集出了两部,十年前出了一部,去年又出一部,古封泥集五年前出了一部,今年新的封泥集也在收集、拍照、捶拓、编纂中,明年有望岀版发行。

作为一个书法家,我觉得纯粹地去提升书法创作技巧,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更多的金石方面的修养。回溯历史上,从南宋以来一直到元明清,尤其是清代这一朝的书家群里,但凡有成绩的书法家,其作品艺术风格非常有特色的书法家,无不都是大学问家,甚至是一代金石学大家。包括启功等老一辈学者型书家等。这些代表性的书家,他们无不都是一个金石考证家,金石学对书法有着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金石考证,通过一枚小铜印、一块小封泥、一片小甲骨,可以引出来很多历史上的地域名称、官职乃至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那么对一个书法篆刻家来说,这种丰富的学养是必须的。学养的丰富,能增强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变通与融会。

许雄志作品

李世俊:当前全国各大展览中,行草书作品所占比例远超过篆隶作品,您作为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对于篆书在当代的发展有哪些想法?

许雄志:诚如您说的,从全国综合类展览来说,篆隶作品的来稿量是偏少的。我做过几次统计,也做过很多次篆、隶书方面的评委。总体来看,隶书的来稿量还要略高于篆书,也就是说从整个来稿量来算的话,篆书这个品种的来稿量是最小的。

学习篆书的人群基数较小,它的来稿量相对也少。我觉得这与书体文字的释读是有关系的。比如楷书、行书、隶书,它们的可识别性很强,学的人自然就比较多。篆书是个对识别力要求比较高的书种,很多人在识篆方面有一些障碍,所以在学习上,会偏向于选择其他的书体。

目前从展览来稿量的角度看,篆书一个是来稿数量少,再一个是创作品种也是相对单一的。我回忆了一下,从二届全国篆书展以及其他的综合类展览,比如十一届国展中综合篆书情况来看的话,主要是几种特征,一种就是铁线篆,这类比较多;另外一类就是以金文为主的大篆类作品比较多。实际上篆书有很多很丰富的品种,除了先秦金文外,比如说秦诏版、汉金文等这一类的品种,现在选择学习和创作的作者就比较少。20年前学习秦诏版、汉金文的书法家还比较多,现在反而少了,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思考和忧虑的。

也许是展览体制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展览竞技场里,评委对作品的审读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对于一些风格倾向很明确的东西,他们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能作出判断,而对于一些风格属于过渡性的东西,这类风格的作品往往不占优势,不如写意类或者是工稳类的作品。所以说,有必要去通过讲座、通过媒体,把这种现象指出来,这对篆书创作两极化的矫正,会有一定积极意义。

许雄志作品

李世俊:您对楚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写楚简属早期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近年来,楚简书法在展览上风头日盛,逐渐成为当代一个热点,请您谈下楚简书法在当代兴起的背景是怎样的。

许雄志: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楚简文字了,大约在15年前,楚简书风的创作是一个风潮,虽然近几年的楚简风格略有衰减,但是在篆书类创作中仍是一个比较主流的群体。

20世纪初,随着殷墟甲骨、敦煌写经、西北汉简的陆续发现,人们开始对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制度名物和文字源流等方面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并对竹木简牍的形制、规格、样式和文字内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20世纪是简牍惊人大发现的时代,包括北京、内蒙、河北、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山东、江苏、江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在内的17个省份都曾发现了不同时代的简牍。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岳麓书院等文博部门和大专院校还有数量不等的收藏,其总数超过26万枚之多。简牍内容除了数百部典籍文献外,还涵盖战国、秦、汉、三国及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当楚简资料一一公布之后,书法家们的眼球马上被吸引,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书家都不约而同地转向楚简和帛书的学习,经过大家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大约在20年前到15年前的这段时间里,曾经出现过一批以写楚简帛书为主的书家群,形成一时的风潮。

简牍的发现,极大丰富了书法艺术,打开了书法家们创作的新天地。不仅改写了中国书法史,更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书法创作,尤其是对篆隶书及早期草书的研究与创作,极大地开拓了书法艺术审美的视野空间和突破了创作技法上的窠臼桎梏。诸多书家争相从简牍中汲取营养,融入到各自的书法创作实践,由此成就了数位书法大家,他们自成流派、独树一帜。简牍书风持续升温发展,群体不断增大,在当今书法艺术创作领域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现象。

许雄志作品

李世俊:请您根据您的经验,给写楚简的书家提一些建议。

许雄志:楚简的显著特点与以往的传统金文小篆的结体以方正、竖长为主不同,楚帛书的字形扁方居多。有许多有特征性的笔画,并不是以往人们要求的中锋,楚简的横画用笔多是侧锋,而书写传统的金文小篆的用笔多要求是中锋。

楚简与汉碑之间有很大不同,汉碑主要是用于庙堂祭祠,是堂堂正正的,体形硕大。它器形的格局、它章法的布局、它字形的尺寸及体量都是比较大的。而简楚作为一种文字记载的书写材料,是为了便于收集整理和考虑到材料的节省,所以它的文字尺寸受限于材料,字形都比较细小。作为艺术家,如何将这两种书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相当的变通能力。现在的书家很少或直接使用竹简作为书写材料来参展投稿,但是很多艺术家把很小的楚简文字放大以后,结合一些隶书的某些艺术特征,形成一种篆隶交混、融合衔接来进行创作。

以我的经验来看,楚简书法的创作,单纯依靠现有的简牍文字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其他的古文字资料来综合进行。我们个人的楚简类创作主要结合了《侯马盟书》《郭店楚简》《子弹库帛书》及楚系金文,还有先秦玺印、货币文字,不只是对楚帛书、楚金文关注,对所有新发现的其他文字资料都很关注的。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报》

1.邮局订阅: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1-237

每期定价:3.00元

全年定价:150.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报》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陈英嘉  朱化杰    

联系电话: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账号:0200 2068 0900 0012 936


3.微店订阅:

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中国书法》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订阅方式:

1.邮局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879


2.邮购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发行部

邮政编码:100125

收款人名称:《中国书法》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67322341(兼传真)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3.微店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书法杂志社官方微店购买。


邮购或微店订阅全年《中国书法》,免收邮寄费。零购1册加收10元邮寄费,2册及以上加收总价15%的邮寄费。


《中国书法·书学》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2018年《中国书法·书学》将自办发行。


订阅方式:


1.邮购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发行部

邮政编码:100125  

收款人名称:《中国书法》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67322341(兼传真)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银行汇款

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2.微店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中国书法杂志社官方微店购买。


订阅全年《中国书法·书学》,免收邮寄费,并随机赠送2016或2017年《中国书法·书学》1册,送完为止。零购1册加收10元邮寄费,2册及以上加收总价15%的邮寄费。



1.搜索公众号“中国书法报”,添加我们。

2.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们。

推荐·分享

欢迎您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朋友,将我们的内容发布到朋友圈。

联系电话

采编部:010-65389224

广告活动策划部:010-65064258

发行部:010-64060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