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斋对话

锲斋对话丨对话周俊杰先生

--> 锲斋对话丨对话周俊杰先生

锲斋对话丨对话周俊杰先生

中国书法报

链接:活动丨书写中国——“习近平用典”主题临写活动(三十六)

链接:活动丨书写中国——“习近平用典”主题临写活动(三十七)

链接:点击订阅《中国书法报》


周俊杰,笔名鲁岩,斋号挥云斋。1941年8月出生于河南开封。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州大学名誉教授等。曾担任全国届展、书法“兰亭奖”等书法展览评委。书法作品曾入选多种国内外重要书展;为故宫、中国美术馆、德国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等中外多家单位收藏。发表书法论文、文艺评论、散文等400余篇。

出版《书法美探奥》《周俊杰书学要义》《中原文化大典·书法卷》《书法美学论稿》等著作及作品集30余种。曾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第五届特等奖、首届及第五届“中国文艺评论奖”、第七届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大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书学要义》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图书奖,《挥云斋荟要》获第26届美术类图书金牛奖金奖等。曾应邀出访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三十多个国家进行展览、讲学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时    间: 2017年10月20日

地    点: 河南郑州

对话人: 周俊杰   李世俊


李世俊:周老师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书法报》的采访。目前,正值我们党的十九大刚刚开幕之际,特别是习总书记作了一个长达三小时的报告,非常鼓舞人心。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文化创新的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文化自信”提出了一些要求。周老师,您对总书记的报告有怎样的理解?


周俊杰:总书记的报告全程我都在认真聆听,确实非常鼓舞人心。我们的国家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不仅体现在经济、外交领域,而且文化方面也要强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文艺工作者听到这样的论断非常受鼓舞。我曾经研究过意大利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发现那个时期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复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复兴要远远高于那个时期的复兴。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华文化将会全面复兴,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周俊杰 《无边不尽》联


李世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那么您怎么看?


周俊杰:关于汉字的问题我一直在关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其中三个古老文明都断承了,唯独中国没有断承,探其缘由就是因为中国汉字的基因作用。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有了中国汉字才有中国书法。因此,我觉得中国汉字和中国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


李世俊:您曾说过,“书法只有与人的生命状态达到或接近于契合,方能进入到真正的艺术创作阶段。”您认为书法创作中最好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


周俊杰:我在研究书法理论的时候,特别关注书法美学,所以我提出了书法美学主体这个口号。作为一名书法家,如果仅仅很冷静地搞书法,没有将书法上升到艺术这个高度,没有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和文化底蕴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他的作品不会感人,也没有温度。我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就特别强调要把自己的感情发挥到极致。我认为书法家搞创作不应该是冷漠的抄袭,而是将自己的感情和文化底蕴浓缩之后再爆发。所以,我特别注重这一点,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比较系统地探索。别人对我作品的总体评价是豪放大气,有力度感,甚至是震撼力,能得到大家这样的褒奖与我的创作思维、创作态度有关。


周俊杰  李白《江上吟》节句


李世俊:您身为书法家的同时,还是优秀的书法理论家。您曾提出“新古典主义”理论,请您谈谈“新古典主义”对于传承的理论指导意义?


周俊杰:这个口号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我当时写了一篇名为《论书法新古典主义》的文章在《书法研究》上发表。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被北京大学的书法论文集收录,并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有关方面引起反响,甚至连一些国外的书法界友人都关注过这个口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新古典主义”借用了外来的文艺理论口号,它对研究当代中国书法状态来讲非常有利。所谓“新古典”,第一强调“古典”,也就是历史经典传统。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东西。有些人想抛开传统,没有法度地自由创新,这样是不对的,“新”是指书法作品紧随时代的步伐。第二点是时代精神,我们现在看古代的作品,很容易辨别出是哪个朝代的东西,就是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那个时代应有的精神面貌和时代感。第三点是个性,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作品成熟的集中表现。所以我当时就提出:“历史”“时代”“个人”三个点,在这三点中找出自己的支点,这个支点是自己所有的。你的所有理论基础、创作经历都在这个支点得到体现,然后形成一个自己的创作方法。我通过这几十年在中国书坛的经历观察到,全国展、中国书法“兰亭奖”的作品基本都体现出书法“新古典主义”。有“新古典主义”,就有“纯古典主义”。有些人很有意思,不提倡创新,一味地钻研传统。这个群体其实很有代表性,应该算一派。另外还有一些大胆创新的现代派群体,对于这类人,我从来都是鼓励的,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应当受到尊重。他们借助一些西方的理论,不讲究章法,而讲究构成,要通过线条块面来创造自己的东西。虽然个别人有所成就,但大部分人的创新不能被大家接受,因为完全脱离中国文化土壤的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一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与低,既需要群众喜爱,也要考虑专家的意见。只被群众接受,没有专家认可的作品不能称之为水平高,反之也是一样。比如齐白石的画,无论是群众还是专家都喜欢,说明他的作品是高水平的作品。一个理论口号能长期存在,说明这个口号符合时代发展,符合书法艺术本身的规律,所以我感觉这个“新古典主义”的口号基本应该被绝大多数人接受。我知道好多大学老师讲课就用我这个“新古典主义”来教学,对于这点我很欣慰。


李世俊:我读过您的很多著作,我也是一个书法工作者,您的书与别人的书不同,您书中的理论很接地气,将古代的理论和自己的创作实践相结合,给读者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看到以后就能懂,就能指导实践。在您写这些著作的时候,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是怎么运用的?


周俊杰:我认为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还在继续努力。基于我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我的思想力,深入到书法本质,深入到这个时代,深入到书法发展的每个阶段里,研究它的发展规律,将这样的思想力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实践,锤炼自己的艺术成为书法历史链条上的一环,这是很难的,应该以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能只是简单地应付展览。在学术方面,正是因为我有书法创作实践的支撑,所以我的书法理论即使是纯学术性的著作也不空洞。现在许多人写学术论文用推理的方法,论述极为干燥,没有趣味。我写了许多书法时评性的文章,为包括沈鹏先生、张海先生在内的100多名艺术家的作品集写序言,力求把人物写活。我的书法理论指导书法创作,书法创作反过来也辅助书法理论的研究,使之论说合理有趣,理论体系也日渐丰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李世俊:您说自己的艺术创作还在上升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艺术家自视甚高,盲目夸大自己的作品,我想他们的艺术再向前发展就比较难了。您的境界很高,自我定位清晰,您说一个艺术家应该有审美和理论支撑其书法创作实践,请您再具体谈一下这个问题。


周俊杰:书法复兴以来,与我们同时代或更早的这几批书法人,很多只是昙花一现,当然有很多非人为的客观因素,但最根本的主观原因就是太相信自己了。入过几次展,获过一两个奖,就满足现状,不求进步了。不进则退,那个时代的获奖作品早已跟不上时代要求了,所以我说人不能沉溺于过往的荣誉,一定要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像我刚才说的,以书法发展史为标准,这样才会清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作品与古人经典作品做比照,思考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搞艺术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和野心,我觉得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始终很真心地写字,早年写隶书,这些年攻草书。最近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成立研究所,让我担任草书研究所所长。我始终努力投入书法创作,梦想能达到我的目标,这是我现在的一种状态。


周俊杰  屈原《离骚》摘句

李世俊:1986年中国书法刚刚起步的时候,在河南省中青年15人“墨海弄潮”书法展上,我从作品中看到了您的激情。今日您的风采不减当年,这样的激情对现在的书法创作和理论也有帮助。如果人生没有激情,那么创作的作品便也是枯燥乏味的,您是这样认为的吗?


周俊杰:您提到的这个“墨海弄潮”书法展在中国当代书坛上确实影响比较大,它虽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展览,只是从一个省遴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但是那个影响力估计不亚于一个全国展。我们15人被选出来之后,我们的老主席谢瑞阶先生、副主席陈天然先生等老一辈先生们爱护后辈,决定要助推河南中青年书家的发展,提出要组织展览在北京展出,但具体的实施方案又酝酿了很长时间,最后就确定了这15个人,遴选出最精粹的作品参展,地点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出版的黄色封面作品集,现在看来很一般了,但在当时是很轰动的。这个展览的影响力很大,直到后来我们跟随张海主席到全国各地举办书法活动,不管走到哪里,当地人都会谈到这个“墨海弄潮”书法展,包括好多在当代书法界有地位的人都对展览评价很高。现在再看那些作品未必成熟,但确实充满激情,有一些豪放博大的书法面貌,当时已初步体现出来了。


李世俊:您曾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这是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对此您有怎样的感受?


周俊杰:我很高兴能够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这样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奖项。当时中国书协的领导主动提出来让我申报这个奖项,评分是我后来看到的,分数还比较高,我很高兴。这对我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也是个激励。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获奖不像年轻人,我得奖是有狂喜,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冷静的。我现在只是想做一些对社会、对中国书协、中国书坛有意义的事情,才对得起社会和组织给我这么高的地位和荣誉。所以,我会继续在学术和创作上努力,真正不辜负这个荣誉。


周俊杰  自作诗《秭归谒屈原祠、昭君碑感怀》


李世俊:您对现在我们中国书坛的各种展览是怎么看的?


周俊杰:我一直很关注中国书坛的展览,我写过多篇文章谈中国书协主办的包括中国书法“兰亭奖”在内的展览。我也写过较长篇幅的文章,收录在我的论文集。后来,中国书协让我到北京去写篇有关展览的文章,字数要求5000字。我在宾馆里写了一篇3万字的《书法展览综论》,可以说是对当代的书法展览最系统的论述了。我在中国书协除了办杂志,抓学术和教育之外,退休之前的8年里我还负责展览的许多具体工作。所以,我对展览也是比较有经验的。很多人对中国当代的书法展览持否定态度,我认为中国当代的书法展览还是值得肯定的。现在中国书坛的展览确实存在不足之处,但整体来说,水平是高的,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书法发展的主流和一种高度、一种倾向。它提供了这个时代书法批评的参考系、标准。书家个人或小团体是成不了参考系的,只有国家级展览才能代表我们时代的主流追求,甚至可以说某种高度。我对中国书协主办的这么多展览,包括全国书法届展、中国书法“兰亭奖”这两大项以及各个单项书体展,都是非常肯定的。每次展览都会推出新人新作,很多中国当代代表性书家都是通过展览起步的,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报》

1.邮局订阅: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1-237

每期定价:3.00元

全年定价:150.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报》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陈英嘉  朱化杰    

联系电话: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账号:0200 2068 0900 0012 936


3.微店订阅:

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中国书法》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1.邮局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书法》

邮发代号:2-879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中国书法•书学》

邮发代号:2-908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联系电话:010-67322341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分别订阅全年杂志免收邮费,单册订阅加收邮寄费8元/册)


1.搜索公众号“中国书法报”,添加我们。

2.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们。

推荐·分享

欢迎您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朋友,将我们的内容发布到朋友圈。

联系电话

采编部:010-65389224

广告活动策划部:010-65064258

发行部:010-64060749


-->